一、研究概述本研究分为文献综述、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首先阐明肠道菌群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互作机制和最新研究进展,其次从中医心脾同治理论着手论治传统医学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认识以及心脾同治法防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横断面研究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共3组不同临床阶段CHD患者气虚血瘀证候、排便情况及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三部分通过Meta分析客观评价心脾同治中药对不同时期心脾气虚血瘀型CHD患者心绞痛症状等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为心脾同治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支撑。第四部分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心脾同治方治疗气虚血瘀型NST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心脾同治方治疗急性期气虚血瘀型CHD提供临床数据支持。二、横断面研究:不同临床阶段冠心病患者气虚血瘀证候及肠道菌群特征相关性分析研究目的:通过中医证候评估和粪便宏基因组分析,研究不同阶段心脾气虚血瘀型CHD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单中心观察性研究,共纳入14名As患者、15名SA患者、13名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2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从受试者粪便样本中提取DNA,对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及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组内差异)和Beta多样性(组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不同时期CHD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气虚血瘀证候分值呈正相关。2.与As患者相比,已确诊的CHD患者肠道菌群群落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降低,放线菌门和疣状菌门丰度增加。同时,处于不同时期的气虚血瘀型CH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也具有显著差异性,UA和NSTEMI患者肠道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高于SA患者。研究结论:CHD病变程度与气虚血瘀证候显著相关。且处于不同时期的气虚血瘀型CH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度和多样性均存在差异,表明CHD的进展与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三、荟萃分析:心脾同genetic redundancy治中药改善不同时期CHD症状疗效的Meta分析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心脾同治中药对改善不同时期心脾气虚血瘀型CHD患者症状的临床有效性,为心脾同治中药防治CHD进一步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研究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各3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按照预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5.4 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检索到510篇文献,最终纳入29篇RCT,分为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共3个时期,共4345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1)心脾同治中药在改善CHD稳定期(无症状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症状、心电图、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疗法;(2)心脾同治中药在改善UA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有效率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3)心脾同治中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在改善CHD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心肌酶、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有效率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4)安全性分析: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心脾同治中药对患者肝肾功能、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本研究分析表明,心脾同治中药能够显著改善处于不同时期的心脾气虚血瘀型CHD患者心绞痛症状、心功能,且具有较好安全性,但纳入文献质量仍有待提高,本Meta分析结果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更多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高证据可靠性。四、随机对照研究:心脾同治方治疗气虚血瘀型NSTE-ACS疗效分析研究目的:评价心脾同治方治疗气虚血瘀型NSTE-ACS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6例气虚血瘀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3)与对照组(n=33),试验组予心脾同治方联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联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疗程14天。主要疗效指标为临床有效率,即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次要指标为中医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分别记录从基线水平到治疗14天后的变化值。同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主观感受。应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选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选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频数表示,选用卡方检验,规定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分析: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12月~2023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n=26),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n=30),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n=10)住院的NSTE-ACS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心脾同治组33例,安慰剂组33例,其中心脾同治试验组脱落病例1例,脱落率为3.03%。两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异质性较小。2.疗效分析:(1)心绞痛症状有效率:服药14天后试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3.94%(n=31),对照组为69.70%(n=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排便情况有效率:服药14天后试验组总体有效率为69.70%(n=23),对照组为36.36%(n=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疗效:试验组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基线水平为6.64±2.57分,服药14天后分值为4.18±2.10分;对照组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基线水平为5.91±2.92分,服药14天后分值为3.58±2.32分;(4)西雅图心绞RAD001体内实验剂量痛量表疗效:从5个维度进行分析,两组受试者身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获悉更多病认知程度评分从基线水平到服药14天后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5)安全性:从基线水平至服药14天,两组受试者在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方面均未见明显异常。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不良反应以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为表现,停药后症状即自行消失。研究结论:心脾同治方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气虚血瘀型NSTE-ACS患者心绞痛症状临床疗效、中医气虚血瘀证候评分、排便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安慰剂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近期预后,且同时具有较好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