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PR-171使用方法,IMN)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住院期间确诊为IMN,并单独接受RTX治疗满一个疗程的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2)研究方法:依据患者使用RTX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采取“d1、d15输注2次,每次1g”的纳入1g标准方案组;采取“每3周输注1次,每次375mg/m~2,共3次”的纳入375mg/m~2试验方案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记录用药前及治疗结束后第1、3、6、9个月时的24h尿蛋白定量、ALB、Scr、e GFR、PLA2R抗体等MK-4827半抑制浓度实验室指标。(3)数据分析:比较1g标准方案组和375mg/m~2试验方案组患者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各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差异。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IMN患者69例,其中1g组31例,375mg/m~2组38例。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24h尿蛋白定量等基线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1g组中初治患者比例高于375mg/m~2组(87%vs 66%,P=0.015),而在危险分层构成比上无明显差异。(2)治疗结束3个月时,共有22例(31.9%)患者发生缓解,其中1g组9例(29.0%)、375mg/m~2组13例(34.2%)(P=0.646)。6个月时,共有30例(43.5%)患者发生缓解,其中1g组12例(38.7%)、375mg/m~2组18例(47.4%)(P=0.470)。9个月时,共有38例(55.1%)患者发生缓解,其中1g组18例(58.1%)、375mg/m~2组20例(52.6%)(P=0.652)。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始ALB水平是影响缓解率的独立危险因素,ALB水平越低,越不容易发生缓解。(3)1g组在治疗结束3个月时开始出现24h尿蛋白定量的降低和血清白蛋白的升高;375mg/m~2组在1个月时开始出现血清白蛋白的升高、3个月时开始出现24h尿蛋白定量的降低。9个月时,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分别较基线值下降了7.93g、7.45g(P<0.01),血清白蛋白较基线值升高了16.4g/L、15.5g/L(P<0.001)。PLA2R抗体水平的下降早于尿蛋白的减少。两组均在治疗后1个月时出现PLDental biomaterialsA2R抗体水平的明显下降(P<0.01,P<0.001)。两组比较,375mg/m~2组在6个月时的PLA2R抗体水平低于1g组(P=0.021)。(4)初治组与复治组比较,血清ALB和PLA2R-Ab水平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后的1、3、6个月,复治组的24h UPRO均高于初治组。17例复治患者在RTX治疗结束后,复发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缓解,难治性NS患者的缓解率为33.3%。(5)随访9个月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而非严重不良反应事件,1g组出现高血糖4例、高血脂5例、高尿酸4例、白细胞减少1例、Ig G显著下降1例、e GFR下降4例、肺炎3例、过敏性皮炎1例;375mg/m~2组出现高血糖3例、高血脂1例、高尿酸2例、肝损伤1例、e GFR下降2例、血压异常升高1例。研究结论:(1)使用RTX 375mg/m~2试验方案和1g标准方案治疗IMN均能有效缓解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PLA2R抗体滴度。(2)初始ALB水平是影响IMN缓解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RTX对初治患者的疗效优于复治患者。复治患者中,RTX对初次复发患者的疗效优于难治性NS患者。(4)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非严重不良反应事件,1g组发生23起,累及患者16例;375mg/m~2组发生10起,累及患者10例。375mg/m~2试验方案安全性更高。